© 主办单位:中共丰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 地图导航
中共丰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维护 粤ICP备18058492号-1
罗登:纪检干部要守护好自己的内心
来源:求是网 日期:
近日,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播出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集中反映了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没能经受住腐蚀与反腐蚀的考验,由执纪监督者蜕变为腐败分子,教训深刻。细数由执纪监督者蜕变为腐败分子的案例,正如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所说:“任何外因都不能成为贪腐的借口,人最终还是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是做一名不辱使命的执纪者,为建设更公正的社会尽一份力,还是成为一名遗忘初心的违纪者,被封存在案卷当中,走哪条道路,以哪一种身份被记住,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选择。”纪检干部关键还是要守护好自己的内心,人生的道路是自己规划的。
守护好自己的内心就要守住贪欲。电视专题片中的反面典型并不是天生的坏人,他们曾经是业务能手,曾经是党和人民靠得住的“战士”,曾经是同事眼中“比较勤恳努力的,然后形象也比较正面”的,可是就因为他们没有守住自己的内心,最终一步步滑入犯罪的深渊,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也让人对人的贪欲有了进一步的警醒。古人云:“利令智昏”,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就如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一样,本来自己家庭条件不错,不差钱,可是就是在金钱面前花了眼、昏了智,健涉案总金额达数千万元,数额之大、物品之多,令人震惊。向魏健送钱送物的人员达到一百多人,其中既有官员、也有老板,既有同学、也有同乡。利益输送的背后,自然是交易,而魏健能用来为人办事的,正是手中的监督执纪权。因为贪欲错乱了自己的脑子,混乱了手中的职权,一发不可收拾,直至无可挽回。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作为党的干部,鱼和熊掌就不可得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去合法发财。”财谁都想要,可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想要在“从政中发财”就是没有守住自己的贪欲,对于纪检干部来说更是如此,手握监督执纪权更要将监督执纪照向自己,照进自己的内心,刹住内心的贪欲,守护好自己的内心。
守护好自己的内心就要守住底线。“纪委的工作有一个特点,各个部门它都能联系到,它都有可能通过工作关系认识各个部门的人。面宽,是吧,又是个监督单位。确实纪委这个干部,反正是就跟过去的监察御史似的吧,见官大三级吧。”越是这样,越要求纪检干部守住纪律的底线。纪检干部手握监督执纪权,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有着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恰恰因为这种影响力,也让纪检干部成了被围猎的重点对象,商人可能送点利,官员可能送点权,一来二往就可能让纪检干部紧绷的纪律之弦松懈下来,败倒在权和利的石榴裙下。所以,纪检干部必须时刻紧绷纪律之弦,守住纪律的底线。同时,从事监督执纪的这支队伍,如果在作风和纪律上偏出一尺,反腐败工作离中央的要求就会偏出一丈。因为纪检干部不能严格守纪和执纪,可能就有更多的腐败干部逃脱纪律之剑的照慑。另一方面,纪检干部不守纪、不严格底线,党的纪律就可能产生“破窗效应”,影响党的纪律的严肃性,让纪律成为“稻草人”“橡皮筋”。一系列纪检干部违纪案件的发生,突显了纪检干部坚守底线的重要性,也充分印证了总书记提出谁来监督纪委这一问题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纪检干部更要守住“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毫一厘,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廉政箴言,纪检干部更需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用纪检干部的清爽营造清清爽爽的从政环境。(罗登作者单位:四川省若尔盖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