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丰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 地图导航
中共丰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维护 粤ICP备18058492号-1
近年来,在网络推广的同时,各类炒人、炒事件、炒品牌及其产品的炒作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但各类网络炒作炒得最多的应属炒作维权。所谓炒作维权,就是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正常、合法的渠道解决,而借助网络手段扩大舆论压力,从而促使事件解决,达到维权目的一种方式、手段。因“炒作维权”为越来越多人使用,在社会上有愈演愈烈的趋向,并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为此,丰顺县纪委对炒作维权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炒作维权的特点
炒作维权与传统的维权方式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传播快。众所周知,只要有一条信息被放在网上,民众通过粘贴、转载等手段,将会迅速地传播至全国各地的任何一个地方,遍布每一个角落,甚至“飘洋过海”,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所以,通过网络媒体,大大减少了传统信访、官司诉讼繁冗复杂的程序,节省了上传下达的时间,降低了中间过程人为因素干扰,为维权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是影响广。当事人通过网络及时将信息迅速公布于众,引导舆论动向,主动将事件透明化,自觉引来网民公开发表评论,引起公众的关注,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震慑着对方,而且促进了事件的快速进展。如2009年9月,砂田镇政府,由于向私人借款300多万元未归还的债务问题,被网络、广东电视台《社会纵横》栏目等新闻媒体披露,在社会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三是成本低。如当事人采取到法院诉讼的手段进行维权,起诉人不管官司赢输首先得交一笔诉讼费,到仲裁、公证机关请求解决仲裁、公证,当事人必须交一笔仲裁费、公证费。相反利用网络媒体炒作维权,显得成本太低。故现在社会流传一种说法:“上诉不如上网。”
二、炒作维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炒作维权有它自身独特的优势,但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归纳起来,网络炒作维权问题主要存在“三个缺乏”:
一是缺乏均衡。当前,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网站种类众多,覆盖面也越来越广,网民数量也越来越多。从相关权威部门统计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亿多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虽然网民数量多,但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对于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说,电脑还是比较少,不是很普及。就我们丰顺而言,16个镇263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村的村民都没有计算机,而且网络使用费偏高,年网络使用费基本在500元以上,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广大群众使用计算机进行维权。
二是缺乏理性。因为网络的虚拟性、隐秘性,一些非理性的成分也随之迅速滋生和蔓延。有些网民在网上故意夸大、歪曲事实;有的打着维权的旗号,进行诽谤谩骂、妖言惑众和人身攻击;有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和煽动性言论,干扰着普通民众的判断;有的滥用“人肉搜索”,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等等。在知情权与隐私权、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方面,网民无拘无束,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给网络管理带来隐患,甚至诬告被举报人,给职能部门核实情况增加了工作难度。
三是缺乏规范。目前,对网络维权、网上举报、网络监督,没有一个系统的法规和条例来规范,也就没有统一的运作程序、没有统一的工作流程、没有统一的接纳和反馈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保护网络举报人的法律,一旦举报人受到打击如何处置?同样,如果属于诬告,如何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还其清白?虽有些相关的规定散见于各部门法规当中,但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所以,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的事情屡有发生,而被举报人被诬告的现象同样也时有发生。
三、规范炒作维权的对策建议
网络炒作作为当前越来越普遍的维权手段,我们认为,只要对其进行合理必要的管理和引导,使其与现有的维权机制良性互动,完成网络维权与传统维权的链接,网络一定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定可以成为维权的强大武器。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要尽快出台网络维权的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使网络维权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一是制定网络法规。当前,对网络立法管理包括网上举报、网络监督、网上反腐进行立法规范是一项首要任务。要通过立法,明确网络运营商和举报人的权利、义务、责任,要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对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进行奖励,对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惩治。二是实行网络实名制度。实名制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登陆网络时必须有真实的用户、IP地址等,用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不能以虚假身份进行假冒,这是保障安全有序上网的措施;第二个层次是当用户登陆后,在论坛上发帖、跟贴等网络活动,则不必用真实姓名,可用网名、IP地址等形式加以显示。三是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督制度。明确网络监督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网上举报、网上曝光、网上发表评论和报道的基本要求,网络监督事件受理、查处、反馈的程序规范,网民的道德要求,违反网络监督行为规则所应承担的责任等等。通过出台网络维权的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不仅可以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而且促使维权工作向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运行。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