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共丰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 地图导航
中共丰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维护 粤ICP备18058492号-1
一、当前我县干部执行力的现状
(一)制度执行不彻底。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县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内务管理制度,但在执行制度方面普遍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况。
(二) 监管不到位。近年来,丰顺县先后出现了滥采稀土矿、盗砍森林、赌博风盛行等现象,这暴露出部分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日常巡查不到位。滥采稀土矿及乱砍滥伐,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赌博现象严重,既败坏社会风气又影响社会稳定。
(三)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率低下。近年来,我县先后确定兴建太平公园、文化体育公园、市政大道、S224线(即东潘公路升级改造)及县城环城路拓宽改造、县城防洪堤围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这些工程除环城路因各种管线迁移工程量大影响工程进度外,其他工程均因征地拆迁工作受阻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甚至根本无法推进,无法按原计划时间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天下第一难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但我们的基层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方面办法不多,不敢面对群众,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工程都是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公益性工程,无法按原计划推进,直接影响了政府形象。
(四)干部责任意识差。部分干部纪律性差,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的事,即使在工作岗位上,也无心学习业务知识,而是一张报纸一杯茶,面对电脑不是炒股就是在聊天,随意串岗,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态度冷漠,严重影响政府机关和干部队伍形象,特别是部分年轻干部业务不熟悉又不虚心学习,责任意识差。
(五)在行政审批中,审批环节过多,程序复杂;个别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贪图方便,仍采用原有审批方式,故意规避电子监察。政务大厅、窗口办文徒有虚名,充其量只是一个部门的“收发室”,违背了当时建设政务大厅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民利民的初衷。
二、导致干部执行力较弱的原因
(一)缺乏因地制宜,执行要素缺失、执行意识淡薄。
有些政府执行部门,不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相结合,只是照搬政策框框,机械地唯上级指令行事,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一些执行资源、执行要素的缺失也是导致干部执行力较弱的因素。决策的执行需要充足的资源, 否则执行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决策目标。执行资源主要有经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权威资源。执行资源不足成为执行力提高的一大障碍。调研中发现,很多重点工作(项目)的落实上都存在缺乏资金、人手等问题。其次,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也影响着干部执行力的强弱。此外,政府执行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的执行意识比较淡薄,缺乏执行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干部的执行力。
(二)官僚制度影响和地方利益为先。
官僚制的权力理念,官僚文化,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干部的执行力,使得政府的执行部门在具体执行中,唯权力是瞻,缺乏服务理念。个别地方,为了当地发展利益,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在执行上级决策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个别政府部门在执行具体政策时,部门权利利益化,做工作不是从群众利益出发,而是考虑部门私利的获取:如一些部门利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市场经济活动,以及在行使行政审批权中“吃拿卡要”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干部执行力的缺失。
(三)缺乏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的土壤。
政府对行政效能监察的缺失,行政问责制,行政监督体系等监察制度的不完善,未能从制度上制约和牵制住腐败,也未能从根本上对干部执行力的缺失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健康运行,削弱了干部的执行力,很多政策、法规、制度,由于部分干部的腐败得不到正确执行。
三、提高干部执行力的途径
提高政府和公务人员的执行力,要在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执行方式、提升执行效能上下功夫,才能令行禁止、取得实效。提升执行力事关观念、素质、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是必由之路。
(一)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
要把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干部自觉执行各项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教育,使广大干部充分了解各项相关规定,并自觉遵守规定,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激励机关干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强化素质、提高能力、干好工作。要加强对新招录干部的岗前培训,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技能。
(二)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提升执行力,要完善执行的制度保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制度创新,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执行不力问题的关键环节,以确保各项决策政令贯彻执行到位。健全工作责任制,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健全和强化工作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健全主体明确、职责清楚、权责对等、量化具体的岗位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强目标考核,把执行力强弱作为干部职工政绩考核、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完善激励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具体量化每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和工作成本,坚持业绩导向,严格绩效评价。根据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大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使上级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杜绝违法违纪情况的发生,提高制度执行力。
(三)要大力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参照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模式,全力抓好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对外窗口集中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实行集中审批、并联审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和快捷的服务。完善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明确窗口工作人员的条件、管理权限、调整程序等,确保“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同志选配到中心窗口工作。健全行政服务中心内部管理机制和完善考核办法,总结优质服务经验,剖析存在问题,限期落实整改;通过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效能。
(四)稳步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建设。
加强对重点工作(项目)建设立项前的论证工作,在充分论证认为可行的情况下稳步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建设,不要铺太大的摊子,要结合财力,有计划地推进。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通过外出乡贤捐资,向省、市争取资金及县财政加大投入等方式,大力筹措重点工作(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保障重点工作(项目)建设资金的需要,资金不到位的项目先不急于开工,防止因资金不到位导致重点工作(项目)变成烂尾工程;县政府要与各重点工作(项目)责任单位签订承诺书,承诺书要明确工作(项目)完成时间及逾期不能完成的处罚措施方面的内容。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重点工作(项目)要全力支持、大力配合;有关镇要负责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项目)顺利推进。
(五)加强明查暗访和督查力度。
加大对“丰顺民声”专栏中涉及民生热点等方面投诉内容的明查暗访力度。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机关效能建设和上级、本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特别是对县重点工作(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及时提醒,确保县重点工作(项目)顺利开展。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日常考勤情况、财经制度执行情况、干部履职情况、遵守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对各单位“办事窗口”的暗访,对 “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群众态度冷漠、推诿扯皮的现象及对办事群众有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查处。同时,要创新督查方式,使督查工作做到专题督查与舆论督查、投诉举报督查相结合,整体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大督查机制。
(六)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
根据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积极借鉴各地在加强干部管理,提高执行力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责任追究的制度规范,对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力、未按时完成主要承办工作任务、办事推诿扯皮、不认真履行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的相关责任人,坚决予以责任追究;对平时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及吃、拿、卡、要的干部坚决实施问责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重点监督审批权力的运行,要把行政审批工作绩效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工作人员进行从严问责。通过加大问责力度,净化政务环境,确保政令畅通,不断提高干部执行力。